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152章 武威张绣

张绣现在的心情很舒畅,自他从陈国驻地北上之后就如此,而今听闻夏侯渊大败于河北军之后更觉畅快。

这倒不是因为他与夏侯渊有仇,而是张绣认为自己终于能够脱离桎梏大显身手。

从中平年间,张绣从凉州武威拉起一批少年投奔叔父张济以来,这十几年间转战各地的生涯,就要数前几个月那段日子最为憋屈。

虽在董太师刚刚死后的时日也曾人心惶惶,但不久之后就随着叔父与李傕、郭汜等人打下长安,把持了朝政。

虽建安初年,叔父因关中缺粮,引兵入荆州攻刘表之穰城,叔父不幸中流矢而死,那时的张绣也如丧家之犬般无所依靠。

但好在刘表释放善意,欲要招揽自己驻守宛城抵御曹操,让自己有了个立足之地。

而那之后,凉州有名的智者贾诩竟然联络自己,欲要投附到自己军中,可让张绣高兴坏了。

虽那年曹操大兵压境,自己兵微将寡难以抵敌,只得顺势降了,但没想到曹孟德竟有谋自己之心,使得张绣不得不奋起反击,可惜没能杀了曹操,只得再度退去穰城,背靠刘表抵御曹操。

无论是在武威时、在长安时、在宛城时、在穰城时,张绣的日子都过得十分随心所欲,收了税全部吃进自己嘴里,如果收税不够那就去抢,总之得满足了自己和手下儿郎的私欲才校

但在去年时,袁本初与曹孟德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自己本待坐看好戏,贾文和却劝自己再度投附曹操。

张绣当时也是被曹操连番打得身心俱疲,蜗居穰城一地,连军食都征收不够,只能仰赖刘表供输,而刘表也不是个好鸟,总是给个六七成,饿不死饱不聊样子。

为了能结束颠沛流离局促不安的日子,张绣便答应了贾诩的提议,遣使向曹操归附。

曹操见自己欲要归附倒是十分爽快,许了自己扬武将军,好好款待了自己一阵子,又让儿子曹均娶了自己的女儿为妻,让原本提心吊胆的张绣彻底安了心。

曹操后来安排自己驻守陈国,自己一看是豫州丰沃之地,便兴冲冲答应了下来。

那时曹操又陈国地,用不到许多军士,要让自己精简一下人马,自己虽然不太乐意,但知道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便配合着精简人马,好在曹操也没做得太过,自己那三千跟随自己多年的西凉儿郎都给自己留了下来。

可等张绣到了陈国后,却多次受到地方官吏的刁难,非但限制自己士卒只能待在专门的营中,对于粮秣的补给更是严苛,每次补给最多只有半个月的量,绝不会多上分毫。

随心所欲惯聊西凉儿郎被束手束脚,总有人会在城中乡里惹上点事,而地方上的官吏对自己手下犯法士卒总是铁面无私,而自己也不好过多求情,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而这些都还罢了,最让张绣不能忍的是他投曹之后几乎是被投闲置散再也没有用武之地,手下的部属被收编了大半,在地方上至多也就是打打蟊贼,连搜刮战利品的机会都无。

本以为,袁曹大战开打后,肯定有用得上自己的地方,虽未必有美差分派,但好歹也能让自己去到前线,届时能不能建功立业就要看自己和手下的西凉儿郎们的表现了。

但双方年初就开了战,一直打了半年,听被河北军从东郡直接打到了河南,可自己就一直被留在了陈国吃闲饭,可不让人给郁闷到死。

原来在宛城,在穰城的时候,还有贾诩可以话出出主意,可如今给自己献策投附曹操的贾文和倒是显达了,被曹操召入许都,封都亭侯,任了执金吾,没过多久就迁了冀州牧,时刻带在身边参赞军事,岂不比自己这个被束缚于一郡之地的扬武将军要美得多。

张绣甚至心怀怨尤地想,贾诩让自己投附曹操是不是为了他自己好升官发财。

当收到曹操的命令,让自己与隔壁梁国的朱灵一起北上增援时,可把张绣给乐坏了,这下总算不用看地方官吏的脸色,可以重回沙场,凭手上的长枪话了。

这一回,地方官吏倒是怕张绣拖时间不走,特意送来了一个月的粮草,还若有不足,可到陈留找夏侯太守支取。

张绣这才想起来为何去支援的地方不是河南而是陈留,仔细一打听方才知道,河北大军虽然径自从河南往许都去,可也遣了一支偏师,约莫数千人袭扰陈留。

张绣当时还鄙夷了夏侯渊半,心道不过数千饶偏师都处置不了,居然还一本正经地求援,不过也得亏是夏侯渊这个怂包,自己才能立刻发兵北上。

张绣却不知道,在原本的时间线上,曹操在官渡打得异常艰苦,最终还是把张绣调去增援,只不过这一回增援的时间早了些,方向也从官渡换成了陈留。

张绣当时就想着自己虽然急于建功,倒也不急着赶路,最好让夏侯渊与河北军先打上一阵,耗尽了河北军偏师的精力,自己好去摘个果子。

但他又担心隔壁梁国的朱灵到的早,自己反而落得一场空,便遣了游骑密切注意了朱灵所部的动向,当得知朱灵的速度比自己还慢上三分时,心头大定,便一步三摇地往陈留赶。

张绣和他的西凉兵这一路上虽然没有完全放飞自我,但也没放过沿途县乡,不是讹几头猪就是索几只羊,一言不合还偷几只鸡。

对此张绣倒是心安理得,谁让手下的子弟们多日不放风,也总得见点荤腥才打得动仗不是么,自己能约束手下不随便抢掠那已经是严格执行了军法,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当张绣得知夏侯渊没等自己前去就出兵追击河北军,结果是大败亏输而归,对夏侯渊的鄙夷又增了三分,也让他联想起了穰城往事。

当时曹操围攻穰城多时,却突然引兵退去,自己带兵去追,贾诩却:“不可追也,追必败。”自己没当回事,执意要追,结果大败而还。

回到穰城后,自己有些羞愧没听贾诩的建议,但贾诩却道:“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自己答道:“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贾诩却坚持道:“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张绣就信了他一回,收拢士卒再追,果然大胜而还。

自己没明白其中道理,便问贾诩:“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贾诩答道:“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这老甲鱼人品虽然不咋地,但的话忒有道理,论用兵嘛,我张子服也就略逊曹孟德,至于曹孟德手下那些人,可就不够看了。

既然夏侯渊已经败了,张绣便不再磨蹭,心想得赶在朱灵之前把河北军偏师拿下,也好让世人看看自己的能耐。

当张绣紧赶慢赶来到封丘东南的黄县歇脚时,却从当地县令口中得了最新的消息,是夏侯渊不但在平丘大败,更是折了中郎将文稷和他长子夏侯衡,为此夏侯渊还专门下发文书晓谕县乡。

张绣拿过那道文书看了看,上边的内容不多,其中却有一条十分耐人寻味。

“文稷、夏侯衡等将力战身死,若有人伪冒战死将士,郡中士民一应不得理会,如能捕拿送交郡县,必有奖赏。”

那县令更是故作神秘地道:“好叫将军知晓,我听夏侯府君之子并未战死,有被河北军放归乡里的子弟曾言,君子是降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