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264章 寓教于乐

第264章 寓教于乐

推荐阅读:

便捷,但人数太少,使用的场地也太,看上去就不甚激烈精彩。”

“我以为,可以将六人一边,改为十一人一边,那得分方式也可以稍稍改进,不必广设多个鞠室(半月形球门),改设一个大的球门,专任一人为守门员,特许其可以以手触球。”

颜良又巴拉巴拉了一大堆现代足球的规则,把素来擅长蹴踘的魏杰都得脑袋晕乎乎的,大有不明觉厉之福

蹴踘一事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十分盛行,当时人们用的鞠正如字形一般,是以米糠为心,外边缝上皮革做成的实心球。

这种球分量很沉,踢起来十分费力,如果一不心大力踢到身上甚是能踢出内伤。

到了汉朝时候对球进行了改进,用动物的毛发搓成团以为心,外边缝上皮革。

这种球虽然也是实心的,但比之米糠为心的球轻巧一些,击打在身上也不至于受重伤,所以渐渐流行了开来。

但这种毛发为心的球对于女性来还是显得太重,于是人们再度改良发明了一种以动物胃袋或者尿泡充气,然后再缝上皮革制成的空心球。

此种空心球虽然轻巧,但牢固性不好,很容易踢漏气,只适合像踢毽子一般踢着玩,用于多人蹴踘对抗就有些不足。

汉代之人对蹴踘的喜爱与普及程度绝对不亚于后世大朝人们对乒乓球的喜爱,称其为国球亦不为过。

本朝前乐安国相、诗赋大家李尤曾作过一篇《鞠城铭》来描述当时的蹴踘赛事,其文曰:

“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由然,况乎执机!”

简单翻译来就是,在方形的赛场里蹴踘,两支队伍每一边各六人,设有裁判和统一的比赛规则,比赛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最后还感慨了一下足球比赛和执掌朝政的立意是差不多的。

大家听听,和现代足球的观念是多么接近,怪不得国际足联不得不承认足球起源于咱大朝。

因为蹴踘比赛十分讲究分进合击等战术技巧,故而在军旅之中,蹴踘也广为流校

刘向《别录》曰“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

班固《汉书》亦曰:“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这些时饶评论,足以明在精英阶层内部对于借蹴踘练兵有深刻的认识。

兴许是颜良一次性出的新鲜概念太多,而魏杰又太蠢,没办法全部消化。

颜良索性把张斐、牛大、夏侯衡、沮辉等人全部召来宅中,在一个大型沙盘里画出长方形的足球场样子,还划出了大禁区、球门、中场线、中场圈等等。

一边画一边还口述了不少规则设置,比如角球、任意球、点头、犯规、违例等等。

汉代男子几乎个个都接触过蹴踘,众人一起记录整理之下,这十一人制足球的形制大体上就定了下来。

其实颜良也就是照搬了些他所知的足球规则,至于是不是适用于如今的场地与球还要进一步检验。

所以颜良准备在各个部曲之中先抽一些人测试测试,待到规则完善化、具体化后再推广到民间。

完后,张斐赞道:“将军此法每一边十一人,正好一什并一什长,又分前锋、中卫、后卫,分别对应前中后三军,暗合军中制度,用以练兵定然妙极!”

颜良也很期待十一人足球能在这个时空,略有些嘚瑟地笑道:“休武莫要学那些后生一般吹捧,这练兵之事向来是你主掌,蹴踘之事少不得要辛苦你了。”

张斐也笑道:“若其他练兵之法士卒或嫌辛劳,但若是蹴踘,怕是无人不愿。”

牛大立刻附和道:“正是正是,将军不是需得先有人测试一番,不若便交给我们短兵屯如何?论起蹴踘我牛大当年在四里八乡的也是一把好手。”

夏侯衡也道:“对!交给我们短兵屯,我可和牛屯长各组一队亲自测试。”

见手下都十分踊跃,张斐道:“交予短兵屯也好,将军可就近指点。”

颜良却道:“非止是短兵屯,各部曲都可组建球队,在操演闲暇之余用以嬉乐,正所谓‘寓教于乐’也!”

张斐道:“寓教于乐?果然贴切,将军此言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