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295章 军制变革

颜良在官渡大战前夕,受命分兵的时候,为了尽释袁绍的疑心,将一部分士卒分给了苏游,最后带了六千六百人入兖州。

在兖州经历了多次大战,虽难免伤损,但颜良的兵却越打越多,实力越来越壮大。

在长垣伏击战大败夏侯渊所部,又毁坏济水上的浮桥断其归路,最终俘虏了两千八百人。

其后释放了四五百上有老下有的俘虏,其余两千三百人被编入了讨逆营郑

在长垣,又接回了留在白马养赡三百八十二名老卒,接纳了陈光带来的二百七十六名白马子弟投军,再在长垣、平丘等地招募了两三百新兵,一下子扩充到了八千四百余人。

在成阳的时候,仲栋为了保持成阳仲氏的名节,主动带了三四百青壮投附。

之后,讨逆营连破离狐、鄄城、廪丘、范县等地,再度编入一些俘虏,招募了一些新卒,在乌巢、官渡大战之前已经兵力过万。

在官渡大战之后,颜良为免遭人忌讳,对外宣称手下士卒约有七八千众,另外三千人则属于编外人员。

他的这个做法倒是和其他带兵将校相反,其他将校们多是把兵数报得多些,一来声势浩大,二来可以从军需官处多讨要些粮秣。

颜良却不敢如此,他宁愿自己掏腰包来养兵也要把兵数给报少一些。

幸好他分兵兖州搜掠各地府库,打击了众多不良土豪,获得了大量的财货粮秣,才支撑得起这些人马。

颜良从邺城北上常山时,路过下曲阳老家,又忽悠了数百乡里子弟投军。

来到常山后,广募士卒通过比武大会沙汰,再得三千多优质兵员。

当他提请在常山设立军屯、民屯后,袁绍应其所请,遣了建义中郎将陶升为常山典农中郎将,陶升又带了五百老卒前来。

再加上常山郡县戍守之卒,常山一地汇集了一万六千多兵力,其中一大半都是上过战场的能战老卒。

如此多的兵马,再以讨逆营来称呼有些不恰当,怎么着也得称为讨逆军才是。

不过颜良却没这种打算,朱重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鼎鼎有名,与其名称好听些,不如低调做人慢慢积蓄实力更实惠。

由于手下兵马的大幅扩充,对于军队建制的再次整合梳理势在必校

如今讨逆营的人马分别驻扎在元氏、真定、房山、石邑、上艾、高邑等地,以张斐、隗冉、昌琦、颜枚、仲栋等人统带。

虽然各人不过是军司马、军候的职务,但实际率领的兵数多达两三千人,比之一个校尉所带的人马也少不了多少。

颜良可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整编后的军队再度走回到兵为将有的老路上,所以便趁着这一次大婚前各将校汇聚在一起的机会,召开一次讨逆营军务会议,来给各地的部队和统兵将校订立规矩。

在颜氏老宅的内堂之中,颜良据案而坐,两边分别是张斐、隗冉、昌琦、仇升、陈正、仲栋、颜枚、牛大、范鸣等人。

颜良道:“如今我讨逆营将士分驻各地,之后更要分部进击剿灭黑山贼寇,为明晰号令,分清主从,故而今日要与各位订立我军中新规。”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俱都面面相觑,不知是何新规,唯有张斐、隗冉不动声色,因为颜良事先已经与他二人商议过。

颜良道:“休武,军中编制之事,你且与大家讲讲。”

张斐应诺后,对众壤:“军中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俩伍为一什,设什长;十什为一伯,设伯长;俩伯为一屯,设屯长;三至五屯为一曲,设军候;军司马辖制各曲,此乃军中常制。”

“现我营将士分守各地,依将军之意,将赐各分营名号,分别为元氏营、真定营、房山营、上艾营、石邑营、高邑营,各分营设营督,以主持营内事务。”

“真定营以区区为督,辖三曲两千四百人;房山营以右司马隗冉为督,辖三曲三千人;上艾营以军候昌琦为督,辖三曲两千两百人;石邑营以颜枚为督,辖两曲两千人;高邑营以仲栋为督,辖两曲一千六百人;其余兵力尽皆归入元氏营,由将军直领。”

到这里,昌琦、颜枚、仲栋三人都心头大定,他三人之前就分管一地军务,虽无军司马之名而有军司马之职,如今虽然没能被提拔为军司马,但这营督之任也是一个意思。

尤其是昌琦颇为嘚瑟,在担任营督的诸人里,张斐、隗冉本身就是军司马,他比不了,在以军候充任营督的人里,他带的兵最多,显然以为最受将军重视。

张斐继续道:“各营所辖各曲、各屯、各伯均需编号,以真定营为例,编为真定一曲、二曲、三曲,真定一曲一屯、二屯、三屯、四屯,以下均等同此理。”

“为增强各营、曲、屯、伯指挥调动,营督、军候、屯长、伯长以下均可设一副职。在各部长官因故不能任事之时,副职临时担负正职之任,若副职亦因故不能任事,则由下一级部曲长官次第充任。”

“以我真定营为例,若战时,真定一曲军候阵殁,副军候任之,副军候亦阵殁,一曲一屯屯长任之,一曲一屯屯长阵殁,一曲二屯屯长阵殁,一曲三屯屯长任之,若本曲所有屯长尽数阵殁,各屯副屯长次第任之。”

“若一个部曲之内,军官尽数阵殁,以军阶最高者任之,若军阶相同,以从军年限最久者任之。”

这番话来,大家都默不作声,若如张斐所言,战况如此惨烈,那得死多少人。

张斐也感觉到场内的气氛不对劲,便道:“以上种种只是未雨绸缪,以我讨逆营之军容强盛万万不至于此。”

昌琦是个没心没肺的,笑道:“左司马此言极是,若是带兵的都死绝了,那这部曲不要也罢。”

张斐接着道:“将军有念于各将吏乃是军中魂魄骨干,不可轻易阵亡,特意为屯长以上配置短兵,一屯至多配置十人,一曲至多配置五十人,一营至多配置百人,短兵之设首要职责乃是卫护部曲正副将吏安危。”

“将军幕下将专设短兵曲,用以统一派遣管辖所有将吏的短兵,从此令实施之日起各将吏原有之短兵或编入部曲之中,或入短兵曲整训后再行安排。”

这短兵之设从秦汉以来一直有之,当时的制度是“千人之令短兵百人,八百之令短兵八十,五百将短兵五十”,大体就是带多少兵,里边有十分之一是短兵近卫。

能被选为短兵的都是每个部曲之中的精干之士,所得的待遇也更优厚,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将领的私兵,与明朝的家丁颇有些相类。

颜良为了杜绝兵为将有的现象,不惜通过多次整编打散乡党关系等,自然也不会放任各级将吏自己任命短兵。

好在诸将先前至多也只做到军司马一级,都没单独率领一军,手下即便有一些短兵也不算多,至于原本的屯长一级根本就还没资格配备短兵。

如今趁着各营还没发展起来,各个将吏手下招揽任命的短兵还不多,趁早提出来,将吏们也不会太过抵触。

昌琦抓抓脑门,问道:“司马,这又要设副职,又要设短兵的,哪来这么多合用的人手啊?”

张斐道:“这副职可设可不设,短兵也未必一定要编满员,一切随需求而定,不用刻意为之。且将军在元氏设教导营,这一期有九百多员日后的将吏种子,待学成之后大可充入各部曲为副职,为短兵。”

昌琦道:“原来如此,那我营里可缺得多了,将军和司马可得紧着给我派人呐!”

颜良见这厮夹缠不清,呵斥道:“莫要废话,且听司马完。”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