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450章 观其言而察其行

第450章 观其言而察其行

推荐阅读:

见颜良如此为自己着想,王淩也是心中感动,长揖及地道:“多谢将军美意,在下自当仔细斟酌。”

颜良点点头道:“那别驾便回去吧!在并州营地附近的兵马稍后就会离开,你与我代话给高并州,便贼事尚未完全平息,恕我军务繁重,便不去当面拜谒了!”

王淩默默行了一礼后告辞离去,离去之前,还特意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孙松,好似想要把此人的话记在心里。

待王淩离去之后,颜良召集众将开展军议。

眼下张燕一死,黑山群贼便如同没了主心骨一般,成为了一盘散沙。

虽然张坦、杨恪两个山头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绝对及不上张燕的威望。

所以要趁着张燕新死,黑山贼中没有出现另一个强势人物来整合之前,先把黑山之患彻底解决了。

对于周边的一些山寨,能劝降就劝降,不肯降就物理超度,这没什么好的,反正手下一群将校都是好战之辈,打一些山寨绝对不在话下。

至于张坦与杨恪二人要如何处置,却很值得商榷。

张坦虽然有意归附,但其人反复无常,并不值得信任。

尤其是他的侄子张临带部众不辞辛劳来援救张燕,其中是否有张坦的授意或是纵容还不得而知。

所以,颜良决定派习资再走一趟戍夫山,将虎头山被破,张燕身死,周边数十山寨尽数败亡之事告知张坦,令其早日归降。

若张坦仍旧首鼠两端举棋不定,张燕便是前车之鉴。

当然,仅仅派一个客前往还不够有服力,颜良还打算派一支兵马去为习资壮壮声势。

左思右想后,颜良还是决定让隗冉、昌琦二饶北路军前去执行,一来二人驻地离张坦的营寨较近,二来二饶兵马众多,服力足够强大。

而杨恪此人,也曾带人前来救援张燕,却被仇升的赵国郡兵扼守要道劝了回去。

由于杨恪的地盘与常山国并不接壤,所以对于杨恪的处置倒也并不急迫。

不过事不预则不立,颜良解决黑山之患,并不单纯出于对利益的考量,而是真真正正地想要解决这个离中原腹心之地相当之近的毒瘤,还下百姓一个清平,所以绝不会放任杨恪这样一个强大的贼兵势力继续存在。

对于这等贼头,能招抚当然最好,实在不行,那也得物理超度,没啥好商量的。

所以颜良再派晏姜、汲陌二人出使一次,既将张燕败亡的消息知会他,也向杨恪表达了招揽之意。

安排好了这两件事,颜良也考虑起了如何填补张燕败亡后的黑山势力真空。

由于绵延千里的大太行山脉地理环境特点,一直是不法之徒与逃民的聚居地。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上一贯如此,而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之后的近两千年来也并无改变,直到新中国解放后才彻底根治了这个顽疾。

可以想象,若是只剿而不抚不治,这片大山之中很快便会重新为新的山贼占据。

死了张燕,还会有张坦、杨恪,有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在战乱的世道里,从不缺铤而走险之徒。

即便是颜良把这些山寨尽数付之一炬也并无卵用,贼人们完全可以重建,至多也就是在下次攻打的时候会省力一些。

想要根治黑山贼之患,必须将这茫茫黑山纳入官府的治理之下。

而这,才是比打打杀杀更难的难题。

黑山之间道路不畅,多山林少谷地,正经人家都不愿意在此生活,反倒被贼人亡民们视为乐土。

当山间有了贼人后,安分守己的百姓更不敢居留在山间,这便是劣币驱逐良币,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道理。

所以,治理黑山的首要任务便是恢复秩序。

用强有力的武力来扞卫秩序,保证百姓能在这片并不算太过丰饶的土地上安全生存,恢复生产,再逐步改善生活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既需要有武力,有需要有愿意垦殖的百姓。

而颜良手中,正有解决这一困难的利器。

那便是,军屯。

陶升负责的常山典农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屯民们通过一定的组织训练之后,还是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保能力。

各山寨控制的山坡、谷地中虽然缺乏大片的田地,但还是有一些已经被开垦与适合开垦的土地,

这些土地养活众多不事生产的贼人固然不足够,但养活为数不多的屯客却没有问题。

往黑山之间安排上一批经受过训练的屯民,再在各个险要山寨与关隘处设置一些精干强兵,就能防止亡命之徒再度占据簇。

假以时日,这茫茫黑山间的秩序会逐渐恢复,将不再是亡命之徒的乐土,而是成为一处处人间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