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513章 统一阵线

第513章 统一阵线

推荐阅读:

用来打制犁具关键部位的犁铲乃是武器级别的精铁,既硬且韧,能保证犁地时的效率。

仿制者大都使用熟铁,虽然韧性足够,但硬度欠缺,做出的犁具便差强人意得很了。

因着这个原因,常山铁官的犁具成为附近郡县的抢手货,往往还没生产出来就被四方云集的商人给订购一空。

好东西当然要自己先用上,常山百姓如今已经全部换装了曲辕犁,百姓们更因为此犁是颜良创制而美其名曰“将军犁”。

对于毕瑜的这点要求,颜良自然是满口子应承下来,道:“既如此,我便立刻让常山铁官送一批曲辕犁来,还附送一些其他新打制的新式农具,毕公若用得好只管开口。”

毕瑜笑道:“好好好!你我沾亲带故,今后自当多多联络。你兄长才干出色,任事勤勉,在北新城任上做个一两年我定会表举他更迁美职。”

颜良道:“那就多谢毕公照拂了。”

这一场密室私会下来,颜良得了博陵的粮秣支持,毕瑜得了新式农具,双方更形成了统一阵线,可谓是大大的双赢。

走出县寺后院,等待良久的从兄颜讷连忙上前招呼。

他已经从颜良的来信里听了帮他择好佳婿之事,不过书信中终究简略,便迫不及待想要找到颜良问个究竟。

颜良随他一路出城一路叙谈,到军营时已经把夏侯衡的来历出身以及历年表现讲得一清二楚。

颜讷略带忧心地道:“这夏侯郎君精强能干,只不过是谯县夏侯氏的子弟,其父夏侯渊与曹司空有亲戚关系,日后会否有纠葛?”

颜良理解颜讷的担心,毕竟他身处冀州,要与曹操牵涉上关系可不是好事。

颜良开解道:“兄长毋须操心,想毕府君是东平人氏,其宗族中多人在曹孟德手下任事,袁公不照样重用毕府君,更署新近降附的从子毕齐为东郡太守。”

“且你看荀友若与荀文若兄弟一在河北,一在河南,同受袁公、曹公所重,荀氏乃颍川大族,都无所顾忌,我看兄长你就莫要担心了。”

话虽如此,颜讷心中仍是不太放心,毕竟夏侯衡算是曹操的外甥,这份关系可比毕瑜叔侄、荀谌兄弟要近得多。

不过颜讷还是选择相信从弟颜良,毕竟颜良这些年来的所有选择都被证明是正确且有效的,他既然坚持如此安排,想必不会错。

颜讷道:“那就依四弟的意思,此中之事便劳四弟操持了。”

从颜良祖父这一辈算来,一共六个孙子,颜讷排行第三,颜良排行第四,所以颜讷称呼他四弟也毫无问题。

颜良答道:“夏侯衡毕竟身份特殊,且孤身在幽州,我看婚事就不必大操大办,一切从简吧!兄长尽管放心,此子日后定非池中物,至少是个两千石,封侯拜将亦未可知,绝不会辱没了兄长家的闺女。”

颜讷附和道:“四弟看中的人选我自是放心的。”

应付过了毕瑜与颜讷后,颜良才回到军营之郑

张斐与颜枚及一众将校们都没有休息,一直在营中等候。

颜良早在城外十里亭时便看到了随同张斐一起迎接自己的士卒,对于士卒们言明的纪律和整肃的军容感到相当满意。

进入营中后也是如此,营内的各项安排严整有度,士卒巡梭不停,并未因为身处后方而有所松懈。

颜良开口便夸赞道:“休武练得一手好兵啊!”

张斐自从官渡之战后一直在元氏与真定两头跑为颜良训练兵马,自身却再没有得到征战沙场的机会,虽然他并不像昌琦那么好战,但也觉得像生活中缺少零什么东西。

这次颜良北上时张斐以为总要轮到自己,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以骑兵见长的隗冉。

张斐虽然从不曾公开表露出什么意见,但心里总是有些想法。

当得到颜良发来调兵的急报时,张斐喜出望外,十分麻溜地就调集了相应的兵马,带上攻城所需的物资迅速东进。

此刻被颜良夸赞,他也适时地开玩笑道:“练得再好,若不能时常拉出来溜溜,也是白练啊!”

颜良当即就听出张斐是嫌表现的机会少了,便安抚道:“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你看这不是我们哥俩就又有机会并肩作战了么!且看我等踏破泉州,擒下鲜于氏!”

张斐与其余众将校们也随之呼应道:“踏破泉州,擒下鲜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