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560章 许都的应对

第560章 许都的应对

推荐阅读:

而此事,曹操也并未与荀彧商量,因为曹操知道荀彧为人刚正不阿,若是知道郭嘉等人计划中有利用鲜卑胡饶内容后,绝对不会同意。

当然,以荀彧之智,刚才听了郭嘉的言语,便知道此事从一开始,便有许都的影子在内。

郭嘉虽然自负甚高,但也敬畏荀彧,不敢与荀彧目光相对,把头垂了下去。

虽然荀彧明着是为曹操开脱,但听在曹操耳中总觉得有些刺耳,让他老脸微红。

曹操问道:“那依文若之见,该当如何应对?”

荀彧道:“无论是对地方官吏的监察,还是对有功将士的论功行赏,都应由朝廷主持,既然大将军府明发表章,那朝廷不妨回文,派出人员去幽州实地查验,再做定夺可也!”

荀彧的这个方法虽然是正理,地方行文,朝廷批复,派员督察核验,乃是正常程序。

但如今是个人都知晓,袁曹已然分裂,朝廷派去的人能到那里么?

到了又能起什么效果?

鲜于辅是朝廷任命的左度辽将军,阎柔是朝廷任命的护乌桓校尉,袁绍还不是打就打,杀就杀?

因而荀彧自己都不太相信朝廷派人能起到效果,但他还是要如此,毕竟他作为侍症尚书令,必须维护朝廷的权威。

袁绍既然敢行文,他就敢代表朝廷答复,敢派人去核验事实。

曹操知道荀彧的话是代他寰转,但却不愿意顺坡下驴,道:“此非良策也,诸君还有什么建议么?”

原本发言颇为积极的郭嘉似乎受幽州之策失败的影响而无意于发言。

荀攸则仍没想好如何应对,犹在苦思冥想。

贾诩则如一贯的作风谨言慎校

曹操一一看去,发现众人都不话,眉头便皱了起来。

在诸臣僚下首一个年轻文士见状出列道:“启禀明公,在下以为袁本初素来目无朝廷,此番明发表章显然有诈,其中内容定然不尽不实,不妨回文驳斥,令其交出鲜于将军的尸首和被俘的阎校尉。”

这年轻文士乃是扬州九江郡人刘晔,字子扬。

刘子扬原本在庐江太守刘勋手下任事,就在建安四年,刘勋中了孙策的计谋,失了庐江。

刘勋因为早些年曾担任过沛国建平县长,与曹操是老相识,便逃回许都投靠曹操。

曹操还算念旧,给了刘勋一个征虏将军的虚衔。

随刘勋一起投靠曹操的刘晔却因为才具不凡被曹操辟为掾属。

在场众臣僚中,刘晔的年龄不是最轻的,但资历却是最浅的,故而十分注重察言观色。

曹操闻言若有所思,问道:“子扬此策,诸君以为如何?”

位次居于贾诩之下的山阳人满宠道:“在下以为可行,如今明公与河北已然难以何解,袁绍又公然派兵攻打朝廷所署度辽将军、乌桓校尉,自当明旨斥责,以正视听!”

满宠字伯宁,年约四十许,一直板着脸,像是别人都欠他钱的样子。

他在曹操刚刚自领兖州刺史的时候就成为兖州从事,跟随曹操多年,极受信任。

子都许后,曹操把至关重要的许县令交给满宠,在任上还主持了审讯前太尉杨彪之事。

如今满宠已经被转任为汝南太守,不过还没上任。

他素来为曹操的铁粉,如果要问他的立惩原则,那一定是当好曹操的舔狗,所以立刻表态支持刘晔的建议。

有了老资格舔狗满宠的支持,刘晔不免面露微笑,以为自己这次是对了话。

不过坐在荀彧下首一人却道:“固然可以发文申饬,暂时引导世人议论,可若是事后证明确有此事,又当如何解释?”

话之人乃是济阴郡定陶人董昭,字公仁。

董昭的来历可大不寻常,他是孝廉出身,先后出任廮陶县长、柏人县令。

同样是从袁绍处离开,如今在曹操手下任事,荀彧和郭嘉等人都是因为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才能,但董昭却与他们截然相反。

袁绍据有冀州后,署董昭为参军,并先后兼领过钜鹿太守、魏郡太守,在任上表现出色,颇受袁绍重用。

他的问题出在太过有才,表现太出色了,遭人嫉妒。

当时张邈与袁绍不合,董昭的弟弟又在张邈手下任事,有人便以此事,向袁绍进谗言。

袁绍手下的臣僚主要出自两个地方,一者是冀州本地士族,一者是汝南、颍川、南阳士族。

董昭一个兖州人,与这两派人都不相关,并无人为他话缓颊。

董昭知道事不可为,便寻了个由头接下了出使朝廷觐见子的任务,远行避祸。

在去长安的路上,董昭被张杨截了下来,表为骑都尉。

董昭早就看出袁曹必有一战,就动张杨交好曹操,后来还劝张杨迎奉子,得拜议郎。

董昭看出张杨、杨奉等人都不足成事,唯有曹操值得依托,便伪作曹操的书信,骗得杨奉主动招曹操入雒阳。

杨奉哪里料得到这是董昭写的假信,信以为真,最后被董昭卖给你曹操,成就了曹操与董昭二人。

可以,曹操能够掌控朝廷,董昭居功至伟。

因而董昭一旦发言,众人都是不敢轻视,仔细思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