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推荐阅读:

自己动手的,可不管是朱氏,还是大嫂和七娘,都绝不同意她去灶间帮忙。再加上家中左右不过白菜豆腐,这事也就混过去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她身体大好了,这不,出去疯玩了一,也没事儿?娘和大嫂再拿她身体事,她也能找到理由。

无论如何,她今要掌勺一次。

前世因祖父和祖母都是吃食上十分挑剔的人,尤其是祖父,身体不好,为着养身,家中特地请的是有着特级厨师资格证书的淮扬菜名厨,曾云善很孝顺,自己工作之余,又不爱和一般年轻人一样,去泡吧逛街,性格上也受祖父母影响,十分安静,除了出去旅行,就是呆在家中,所以和家中那位大厨师,很是学了不少淮扬名菜,她几乎都能象模象样的做出来,便是祖父那么挑剔的人,都夸她做出的淮扬菜,十分地道。

可惜虽有些份,却到底没有苦练过,平日又有师傅帮忙,因此她的刀功,实在不怎样。

但这不是问题,她也没有想过凭她这身体,自己真当大厨去。

关健是她的菜要得到认可。

见她疯跑出去,全无女子风范,七娘忍不住在身后喊:“七妹,你疯跑什么?慢些别摔着,回头被爹看见,又该骂你。”

七娘此时一心都是菜色上,哪里还姑上理七娘。

从后院到前院的厨房,其实也不过三两分钟,八娘想着今日的鱼虾,心中已有盘算,必定要做出几个让父亲和二哥叫好的菜来,也试试自己的手艺,在这大宋朝能不能得到欢迎。到时候不举是卖食谱,还是自己想办法到家人开个饭店,哪怕是寻个适合的人合伙经营,都是大的生财之道。要知道,民以食为,若有一手超时代的好厨艺,还怕不能在这时代过上好日子?

且,卖卖首饰图样,那些是暂时的,总有一她没得卖,可是,厨艺却不同。这是细水长流的生意,别人就是想抢,也抢不走。

“娘娘,今儿让我来做菜,好不好?”八娘冲进厨房,就对着正在厨房里忙碌的朱氏嚷道。

朱氏抬头,一脸诧异,这孩子玩了一,不去歇着,来厨房里捣什么乱?还没话,吴氏已笑着拦她:“七妹,别添乱,你累了一,快去歇着去。”

八娘知道若是平常一般,这婆息两只怕连勺子也不会让她摸着,别做菜了,便央道:“嫂嫂,你先别拦我,今儿我们在乡间时,不是在一户人家里吃了一顿饭菜么?那婆婆教了我几道做黄蟮和鱼虾的菜,我都照着学了,那婆婆做的极好吃,娘和嫂嫂就给我一次机会,试做了让你们也尝尝?不定爹喜欢吃,我以后就做,爹不是身体一直不大好么?兴许吃了八娘做的饭,就能多吃些,身体自然就好了。”完,还怕朱氏和吴氏不信,又加了一句,“真的很好吃。”

朱氏就笑道:“看着人家做,你就能做了?做饭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别糟蹋了这些鱼虾。你要是闲着没事,又不累,就去看着你十妹去。”

八娘哪里会死心,继续眨巴着眼,可怜兮兮的看着朱氏央道:“娘,你就叫我试试吧,要不我先做一道菜?做好了,你和大嫂先尝尝,若是觉得好,我再继续做,若是觉得不好,我自己吃掉还不成?”

朱氏见她的可怜,有些不落忍,又一想以后也得让她学,要不嫁去婆家,却没个厨艺,那日子可就难过了,六娘七娘,女红厨艺,都是得过去的,惟有这八丫头,打身体不好,又爱看书画画,也便一直没有强求她,如今眼看着一年大似一年了,总不好一直这样下去,既然她现在有这心,就叫她试试又何妨?

朱氏便道:“成,那你就试试,不过也别免强了。”

“成哩。我不会的,一定问娘和大嫂。”

八娘完,迫不及待的去看厨房里有什么菜,姜葱蒜芫荽等调味料,都是先成的,还有块巴掌大的豆腐,几棵青菜,几个鸡蛋。余下的,便是她们带回来的两条大红鲤,三个一二斤重的鲫鱼,三四尾斤把重的鱼,另就是杂鱼,虾,还有几个青蟹。再一细看,竟然还有些田螺,

红烧,清蒸,活鱼锅贴,醉虾,爆田螺,软兜长鱼,豆府汤,可惜没有生粉,要不然做了平桥豆腐。还有,没有青椒,没有酱油,作料不齐,也是个问题。

八娘想了一翻,就打算动手,对朱氏和吴氏道:“娘,你来帮我烧火,大嫂帮我把鱼虾都收拾干净了。这些黄蟮,大嫂拿刀子先拍晕它们,我自己来收拾,白在乡下,那婆婆教了我的。”

因家中并未吃过黄蟮,八娘不知这里人吃黄蟮是怎么收拾的,怕大嫂做的不对,她就前功尽弃了。迟鱼鳞,洗菜,便不用交待了。

朱氏和吴氏见她兴冲冲的样子,仿似果真能做出一桌子美味来,相视一笑,也就听了她的按排。

没有生粉,正宗的平桥豆腐是做不出来,但一碗鲜美的豆腐汤,却不是不能,有虾仁和鸡蛋,就能做。

在吴氏去井边收拾鱼虾的时间,八娘先是把豆腐用刀切面细如发丝的豆腐丝,可惜她原本刀功就不过关,再加上铁刀太大,她人力微,实在极不称手,因此那豆腐丝的很是差强人意,不过也还算能看。切好豆腐丝,用大碗装了放在水中,又找了个碗,打了两个鸡蛋,用筷子打绞成桨,放在一边,再把生姜葱蒜得踩物,等细细切碎,留着备用。又去了吴氏那里,拿了十几个洗好的虾,剥了蛇仁来,细细剁碎,用盘子装好。然后寻了洗好的青菜,挑了几根极嫩的,也细细剁碎了放着。

这才问朱氏:“娘,家中还有细麦面或者是米面儿么?”

那些都是细粮,平日并不舍得吃的,其实八娘倒是想着有玉米面儿更好,只是她从来没发现家中有人吃过,也不知道这时空有没有,因此并不敢问。

“有呢,就在你身后那青瓷大罐里。”

八娘转身吃力的揭了罐盖,里面放着的细布袋里,磨好的细麦面,八娘有些愦憾,若是米面,就更好了。麦面直接做乡间的那种锅贴,实在不易消化,这乡间土法子做的锅贴,还是祖父念着他时候吃过的,一日犯了馋瘾,让家中的厨师试着做聊,八娘倒也跟着习过一次。

若是摊成饼,象后世饭店里常吃的那种活鱼锅贴,其实倒失了风味且又麻烦。还是按乡下的土法子来做更有麦子的香醇,到时候让家里人少吃些就校一想又是失笑,就这么一锅,一人也不过能得半块,一大家子人,哪里能多吃?

用碗装了两碗,倒在瓷盘中,用水和好调成了糊状,依旧一边放着,便去吴氏那里,拿了洗好的杂鱼来,先做这最费工夫的杂鱼锅贴。

朱氏见她忙的有模有样,也很诧异:“八娘,你怎做的这么熟练?”

八娘自是找好了借口:“看娘和大嫂还有七姐做,我又不是那笨的,每跟着想一遍,自然不熟也熟了。”

朱氏虽见她忙的头头是道,却也没抱多大希望,见八娘吩咐她开火,也就引了火,用火热锅。八娘待锅热了,拿他勺子从油罐中舀了满一勺猪油放入锅中,等油化了,再加上葱姜蒜,直待炸出了香味,才把蓝子里洗净的鱼,挨个放入锅中排好,一时灶间尽是香味,直飘了好远。朱氏奇道:“八娘,这是个什么做法?怎么香成这样?”

八娘得意笑道:“娘,你就等着吧,一会儿吃起来更香呢。”

一边把鱼翻身,一边加入盐巴,想着没有酱油,刚好家中有酱铺里买回来的酱,为了起色,也放了些进去。又想着,若是能想办法制出酱油来,对大宋国的百姓的菜蓝子工程,也算做了贡献了,只可惜这酱油怎么生产,她不会!

眼看着鱼身脆了,这才在鱼身上浇了一碗水,又把双手冲冼了一下,端过那原先绞好的

共3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