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怪帝邪相 > 第二百六十二章 真意换真心

声鼎沸的热闹场面便是微微一笑,然后便转身回到了大帐之郑

他将腰间的长剑取了下来,用一块洁净的抹布细心的、轻柔的擦拭着,这柄剑是例行前国君赐的,国君这柄剑叫做“寒霜剑”,是澹国襄王的佩剑,韩青虽然不太清楚那个所谓的襄王有什么故事,但是从这柄剑的器型和分量上来看,绝对是一柄好剑。而且国君似乎也对这柄剑有着一定的感情,从当时国君的眼神之中是能够看出不舍的,韩青当即表示这东西太名贵了不敢受,不过却被国君直接塞到了他的手里。

“剑再名贵,终究是死物,于国无益。若是这死物能让莒国多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那才是美谈。”,国君非常郑重的道。

韩青将寒霜剑从剑鞘之中抽了出来,看着那锋利的刀刃不禁微微一笑,“我还是让陛下失望了。”,然后将寒霜剑重新插回到了剑鞘之郑从伸手拿来了一个架子端正的放在了书案的正中,然后又将寒霜剑放在了架子上。

韩青有些不舍的看了一眼寒霜剑,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然后从怀中掏出那枚“大莒国剿匪大元帅印”放在了一旁。

韩青就站在那里看着这两样东西,看了很久,过了好半忽然跪在地上,冲着这两样东西叩了三个响头,然后就跪在地上冲着这一剑、一印拱手道,“罪将韩青遥祝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祈愿莒国江山永固一统万年。”

话之间,一行清泪便随着韩青的脸颊滑落,韩青微微一声苦笑,擦去了脸上的泪水,而后便在地上盘膝而坐,用早已经准备在一旁的一柄匕首抹了脖子。

熙和元年正月初七,大莒国剿匪军元帅韩青在上庸城中自裁。

率先发现韩青尸体的,正是之前被韩青赶去参加庆功宴的卫兵,他并没有再庆功宴上多待,而是从宴席上要了些吃食之后便回到了大帐附近,在这位卫兵看来,自己终究是守护中军大帐安危的卫兵,职责所在,既然大帅逼着自己参加庆功宴,那么自己就把吃的拿过来,一边站岗一边吃嘛。

一开始的时候,这位卫兵是毫无察觉的,但是等到夜幕降临之后,他才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因为大帐之中的烛火灭了,但是大帅却依然没有任何声响,没有喊人来换蜡烛,也没亲自出来要蜡烛。只是这位卫兵当时并没有往坏处想,他只是以为大帅睡着了,因此决定等一会儿再到大帐之中换蜡烛,因为他知道大帅睡眠时间并不长,估计过一会儿就会醒了。但是又过了一个多时辰,大帅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此时卫兵的总是觉得十分不对劲,总是有一种必须要进到大帐之中看一看的想法,于是心一横也不怕惊扰到大帅休息,直接挑开帘子走进了大帐之中,这一看不要紧,刚刚进到大帐,就看见元帅坐在书案后低着头,走近了一看元帅的前胸全是血。

“大帅…”,卫兵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过了一会儿才颤颤巍巍的将手指放在了元帅的鼻孔之下,果然是气息全无,这位卫兵原本是要喊出来的,但是却生生的自己捂住了嘴巴,不让自己喊出声来,他知道主帅这样离奇死去,如果消息传开了,大军一定会乱的,于是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这件事儿要同志给肖大人,由肖大人来决定。

于是,卫兵直接冲出了中军大帐,不过他并没有急于去找肖光仁,而是将周围一队巡街的官兵拽到了中军大帐之外,他再三叮嘱领头的一位什长大帅正在帐中休息,他现在奉大帅之命去找肖大人,在肖大人来之前,任何人都不允许进入中军大帐,如果有胆敢硬闯的直接杀无赦。

从卫兵那里得知了韩青的死讯,上一秒还同周围官兵畅快饮酒的肖光仁,身体便是微微椅,要不是卫兵在后面扶住了他,恐怕会直接栽倒。

由于事情非比寻常,因而肖光仁还是强打着精神,将卫兵拽到了一边,“你再一遍。”

“大帅死在大帐里,是匕首抹的脖子,那柄匕首还在他手里。”,卫兵压低了声音道。

“这件事儿还有谁知道?”,肖光仁一拧眉头问道。

卫兵摇了摇头,“我找了一队巡街的官兵围着大帐,告诉了他们,谁都不进,如果有硬闯的直接格杀勿论,然后就来找大人了,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好。”,肖光仁点零头,然后回到餐桌旁,找了个借口带着杨玉兰直接回中军大帐去了。

“糊涂啊}涂啊!”,面对着韩青的尸体,肖光仁噗通一下就瘫在霖上,苦痛流涕,却又不得不压低了声音的道。想到之前韩青的种种举动,以及如今这幅场景,肖光仁自然能够想到韩青是自裁而不是被害,至于自裁的目的恐怕还是那些所谓的大道理。

次日,韩青的尸体被成殓在了棺椁之中,而大帅自裁的消息也很快传遍了整个剿匪军,为了防止谣言遍布,肖光仁向千人长以上的将领解释了大帅自裁的原因——为攻城时不顾百姓死活,为围剿不力而赎罪。很快在由这些将领传达之后,军中果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谣言,不过很快也逐渐平息了。

数日后,国君的旨意抵达上庸城,肖光仁率领王城军以及韩青的棺椁启程返回新安城,来时的五千王城军,如今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而来时那五面上面写着大大的“韩”字的军旗也被换了,只有国君亲自的那一面被留了下来,剩下的四面全都换成了纯白色的幔帐。

这些人都是韩青的兵,他们自然也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大帅自裁的原因和目的,他们便将孝带系在头上,以晚辈礼来陪伴自己的长官最后一程。

韩青的死讯很快也在赶回新安城的沿途散播开来了,朔州、云州、顺州、蔚州,在靠近椒金山的这些州府,沿途有许多百姓跪在道路两旁,直到队伍已经走的远远的,已经离开了他们的视线,他们依然虔诚的跪在那里,无论是老叟还是幼童。

他们不在乎韩青的自裁是不是畏罪自杀,他们不在乎韩青是不是个杀人狂魔,他们不在乎韩青到底有没有真本事,他们只知道这个人覆灭了椒金山的土匪,他们只知道这个人给了自己安心生活的可能,他们只知道不能让英雄走的太凄凉。

冬雪之中,由这三千余人组成队伍,护佑着韩青的棺椁,缓缓的向新安城进发。

醉问暮色云与月,蓬鬓哀吟度寒宵。久居椒金不得安,欣闻王师下朔关。高蹄战马踏空山,弓背霞明剑照寒。喋血深山虏塞空,王师北归冬雪郑遥见笙旗染白素,十万老幼哭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