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盐道 > 喋血(8)

院墙外响起迅疾的脚步声,“来客人了。”话音刚落,院门就开了。

“师父。”“师父。”黄石山和陈诚桢一前一后进来,各自对穆振东喊了一声。黄石山一眼看到两位来客的腰上束着白色麻布,没等穆振东开口,张口就问:“两位这是……?”

两位客人站起身来,正不知如何答话。“山子,诚桢……”穆振东抬头看了俩弟子一眼,又转过去招呼安平林和胡日升,“你们坐,你们坐。”

黄石山和陈诚桢一看穆振东的眼睛,脸色就变了:“师父!”他俩又同时把目光转向安平林和胡日升,黄石山几乎是一声低沉的怒喝:“怎么回事?”这两位就怎么也坐不下去了。

“山子!”穆振东打断了他,顿了顿说,“这两位是你们大师兄的同僚,是客人。”

黄石山和陈诚桢似乎明白怎么回事了,两人的眼圈子霎时就红了。

“你们大师兄……走了。”穆振东说着,忍不住在胸腔里“吭吭”着。

黄石山痛苦地闭上眼睛,双腿一跪,喊道:“师兄——”当即伏在地上痛哭失声。

陈诚桢满脸儒雅登时化作悲伤,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哭出声来。

俩男娃子气喘吁吁地跑进院子,看着这一切,却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待黄石山和陈诚桢的哭声减弱,安平林和胡日升走过去挽着他俩,不断地劝慰着他们。穆振东低声说:“山子,送送客人吧。”又对安平林和胡日升说:“谢谢你们。”两人忙不迭地道:“应该的,应该的。”

走出院子,安平林和胡日升牵了马,回头朝站在门口的黄石山、陈诚桢拱手告别,翻身上马扬鞭而去。

师兄弟俩转身走到穆师身边,“诚桢。”穆振东低着头,指了指磨台上的茶碗,“你去吧。”陈诚桢拿了方才安平林和胡日升用过的茶碗走到院门外,一扬手,一个茶碗飞出去四五丈远落在水沟沿上,再一扬手,另一个茶碗跟着疾射过去,“啪”地一声脆响,两个茶碗碰得粉碎溅落。

晚上冷锅冷灶,师徒三人谁也无心吃饭。

送走了最后一拨过来劝慰的邻居,黄石山关了院门。东里间的炕上,穆振东盘坐炕桌前沉声不语,陈诚桢从竹席上折了一段竹篾挑了挑油灯芯子,屋子里亮堂了不少,黄石山挑帘子进来说:“师父,给您做碗吃的吧。”

“不吃了。”穆振东道,“你们饿就吃点儿。”

黄石山和陈诚桢对视了一眼,看着穆师说:“我们也不饿。”

“嗯。”穆振东顿了一下说,“你俩明天就动身。”

“好的,师父。”黄石山应道。陈诚桢点点头。

穆振东抬头看着两个弟子,吐出四个字:“去——太行山。”

“好的,师父。”黄石山、陈诚桢齐声应道。

“不管这匪是不是官养的。”穆振东一字一句地说,“就算不是官养的,报仇,也轮不上他们。”

黄石山和陈诚桢点了点头。

“当初让你们大师兄去盐镇,原本是为了你们以后都有个谋生的活计。”穆振东慢慢地说,经历庚子之乱后,穆振东这一辈武林豪杰已经意识到热兵器时代已经到来,“在枪炮面前,人基本上冲不过去,活生生的人提着刀枪往前冲,半道上就被轰没了。”拳术可以传承,但已经很难用于安身立命糊口营生了。“三百六十行,难抵一盐商”,半年前,盐官唐仁才提出带秦铁英去盐镇,穆振东当场就答应了,临别把自己一直使用的雁翎刀给了秦铁英。当时,穆振东就希望秦铁英在盐界立足,再把黄石山和陈诚桢带出去。

穆振东这一初衷,不可谓不为弟子谋远虑。

盐,乃天下财赋。

古代中国所征收之赋多为田赋与丁赋。自齐国名相管仲首创“官山海”开始,国家开辟了第二个财赋之源——“盐铁之赋”,《管子·轻重篇》记载:“十月始正(征),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得成金万一千余斤。”为齐桓公成就霸业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禁山泽之原”,因盐赋积聚起来的财力支撑着秦王嬴政长达数十年的统一战争。大汉王朝建国之初曾废除“禁山泽之原”政策与民生息,汉武帝即位后,因与匈奴交战致使国力趋于枯竭,遂任用桑弘羊等人进行“盐铁官营”变革,成为打赢对匈奴战争的财力保障。唐代前期没有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安史之乱后,以盐法变革实现国力中兴,并且在历史典籍中第一次出现了盐赋收入达到国家税赋一半比重的记载。元代统治者对盐赋的依赖性更大,“国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过度依赖盐赋的税收结构根本经不起盐业生产的任何风吹草动,元末张士诚发动淮南盐民起义,蒙元政权只能眼睁睁地等着几支起义军争斗定胜负之后,接受了被赶回大漠之北的命运。明清两代,则重新回到唐代“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格局。历朝历代,国家遇到战争、灾荒、民变需要筹集巨资时,大多以盐赋为主;满清时代的皇帝巡幸、太后生日,甚至都要盐商“急公报效”。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盐商而言,盐,就是滚滚财源;对官场官员而言,盐,就是肥差美缺。穆振东指望弟子能在盐界中哪怕挣得一家商号或半个公职,也就有了衣食无忧的营生了。